無論是壽終正寢,還是英年早逝,如何將逝者的一生濃縮在一塊小小的墓碑之上?這是魏興霞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。
在南山一家陵園單位從事墓碑設計師的她,10年來設計了上千塊個性墓碑。在她看來武昌分校教務,這些用心設計的墓碑,都是為提鍊逝者的人生精華,用以撫慰生者。
2002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影視動畫專業的魏興霞,起初在市內一家廣告公司擔任設計師,有一次客戶找她幫忙做一個墓碑設計。“當時原本只是幫客戶一個忙,沒想到對方很滿意,還推薦我去陵園試試,後來轉行一幹就是10年。”
“和你們採訪一樣,墓碑設計相當于一個採訪過程凱發K8國際。”昨天上午,在魏興霞辦公室裡,一頭短發的她顯得非常幹練凱發K8國際。
作為一位墓碑設計師,要在一塊不大的石頭上濃縮逝者一生,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魏興霞說凱發k8娛樂官網入口凱發app官方網站。。,每一次設計墓碑,她都要和逝者家屬充分溝通。溝通過程短則一週,長則一年。“寫人物傳記凱發K8國際,要想越寫越多容易武昌分校教務,但墓碑不是這樣,需要高度濃縮。要了解逝者生前從事的職業、喜好、後人評價等,還要從與親屬的不斷交流中,漸漸形成對逝者的感知,並按照家屬的要求,設計出最適合逝者氣質的墓碑。”魏興霞舉例說,一位曾經擔任體育裁判的逝者,她在他的墓碑旁設計了一個口哨。如果逝者生前是一位作家,那麼其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會在墓碑上體現出來。還有一位高校教授的墓地,墓碑碑形設計成相互依偎的拱形像一棵大樹,意味著桃李天下。“即便不熟悉逝者的名字凱發K8國際,經過這裡的人大致也能猜到逝者的生平。”
雖然從事墓碑設計10年,但魏興霞也比較害怕去一些比較傳統的墓區,“那一塊塊冰冷的墓碑讓人覺得有些陰森。”
“這些年來,我就試著去改變這種現象,讓一塊塊冰冷的墓碑變得有一絲暖意。”魏興霞說,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想為逝者選擇更有個性的墓碑,這也讓她感到了不同于其他職業的成就感凱發k8旗艦廳ag。“有時候走在墓區,看到自己設計的墓碑,那其實更像是一幅作品,一部我所熟悉的人生。即便他們(逝者)不認識我,但我很熟悉他們,他們就像一位熟知的老友或前輩。同時,通過墓碑設計,能幫逝者家屬寄託哀思凱發K8國際,我也感到很欣慰。”
不過,魏興霞從不主動向別人提及自己的工作凱發K8國際。“很多人雖然嘴上不說,但還是能看出來比較忌諱我幹的這一行。”魏興霞說,去年一位朋友生病了,她和老公拎著水果去看望,從朋友的言談舉止中能感受到一絲絲的不歡迎。
“前不久,這裡下葬了一位80多歲的藝術家凱發K8國際,他的弟子中有的紅遍了大江南北。不過,他走的時候卻很冷清,他的妻子看上去50來歲,來辦手續時,我們需要逝者的照片,他妻子竟然讓我直接在網上搜。其實我知道他是名人武昌分校教務,但網上圖片的像素肯定不夠。”魏興霞說,老人走後,老伴連一張像樣的照片也懶得提供,想一想也覺得有些淒涼。
還有一個父母雙人墓,碑文下方原本應該是“子:某某武昌分校教務,女:某某”,可子女卻故意忽略母親,只寫“父親:某某,子:某某,女:某某”。“一看就是重組家庭,估計母親是後媽,也不知道子女對此有多大的恨。看來父母的婚姻對孩子的影響很大,生前有體現,最後到了墓碑上武昌分校教務,也有體現。”魏興霞說,看了這些算是“奇葩”的墓碑,也讓自己學會了珍惜當下。
近年來,部分公墓向園林化、藝術化方向發展,那種千篇一律的墓碑已不能滿足部分人的個性化需求,墓碑設計師應運而生。
重慶晚報記者昨日從主城各大陵園了解到,多數陵園雖出現個性化墓碑,但並沒有專門的設計師及雕刻團隊,更多的是把設計和雕刻外包到上海等地凱發K8國際,或邀請川美教授做兼職設計。
“專業的墓碑設計師太缺了武昌分校教務。”渝北區一家陵園相關負責人介紹,傳統的墓碑雕刻和設計很簡單,普通工人都能完成。個性化墓碑從設計到雕刻都需要美術功底,一般的工匠很難完成設計和雕刻。
市內某陵園負責人稱,墓碑設計師和雕刻師薪資待遇不低,有的月薪過萬,不過很難招到合適的人。重慶晚報首席記者 週小平 冉文 攝影報道